由于劳动力、资金、技术之间的比例关系明显改善,中国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和价值链环节不断扩大。对于汽车制造这样的技术密集、密集并且兼具劳动密集的制造业,中国已经初步具备承接产业转移并有可能实现竞争力的快速提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新余汽车轮毂,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军的过程中,必然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。我们认为,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将是两条腿走路:一方面,大众汽车轮毂,参与产业分工、自主发展。而另一方面,从企业层面上,将看到合资合作型公司和自主品牌型企业并存,而且都有可能获得良好发展。
较早的车胎是由木头制造的,这从我国古代的战车上和国外的绅士马车上都能看出。
后来,当探险家哥伦布在1493-1496年*二次探索新大陆到达西印度群岛中的海地岛时,发现了当地小孩所玩的橡胶硬块,这使他大吃一惊。后来他把这个奇妙的东西带回了祖国,若干年以后,橡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车轮也逐渐由木制变成了硬橡胶制造。但这时的橡胶车胎却还是实心的,走起来还很不舒服,而且噪声也很大。
直到1845年,出生于苏格兰的土木技师R·w·汤姆发明了充气轮胎,并以《马车和其他车辆的车轮改良》为题,获得了英国**的**。同年12月10日一条充气车胎诞生。一个买充气胎的人叫罗列,是个贵族,13寸汽车轮毂,四个车胎的价钱合计为四十四磅二先令。
当前**车胎总产值**1.2万亿,产量约20亿条,过去10年复合增速3.9%;其中,中国分别贡献35%的产量和20%的产值,连续10年**居首,汽车轮毂工艺,复合增速8.3%,市场规模**过2000亿。
车胎下游应用主要为汽车(95%+,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),其中,乘用车胎市场是核心战场(体量占比:国内约80%,欧美90%+;增速:15%+)。
格局:**整体稳定,中国变数大;国内群雄割据,尚无执牛耳者。
车胎是成熟期行业,当前已形成由品牌决定胜负,以三成员+八大跨国集团为主、集中发展的竞争格局;预计未来增速将长期保持在2~5%。
中国车胎工业起步晚但发展快,用10年时间把**份额从5%提升至20%,是全市场大变量,预计未来3年需求复合增速在15%左右;然而,大而不强、多而不合、结构性过剩、无行业等问题是国内车胎产业再上台阶的大桎梏。